2015-2-18 14:10
LiLily_Li
大清相國陳廷敬! 王岐山推崇的反腐名臣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7a%2F09%2F7a095ac631ba5363c8add0372ea2120f.jpg[/img]
在離任北京市長時,王岐山向同僚推薦《大清相國》一書,書中大篇幅講述了陳廷敬巡查地方官場的故事。陳廷敬與王岐山是山西老鄉。王岐山是山西天鎮人,隸屬大同;陳廷敬是山西陽城人,隸屬晉城。在山西地圖上,兩地一北一南。如今,在山西深陷『塌方式腐敗』、不斷有官員落馬之際,走訪陳廷敬的老家讓人格外感慨。
根據環球網報導,《大清相國》一書用『幾近完人』形容陳廷敬,該書作者王躍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幾近完人」是書中打了折扣的說法,康熙對他的評價是「可稱全人」。』王躍文認為,『全人』既可以理解為人格的完美,也可以理解為陳廷敬不僅擅長學問,能著書立說,還能在反腐治貪領域有所作為。
出身書香門第
陽城縣皇城村原名中道莊,1638年,陳廷敬就出生在這裡。陳家子弟以讀書為業,家族中曾出過不少進士,可謂書香門第。但陳廷敬的高祖父陳修卻屢試不第,無奈之下只好做起生意,經營煤礦和冶鐵,很快積累起龐大家資,成了當地首屈一指的望族。儘管已經富甲一方,但陳修對子孫的學業要求更嚴。到陳廷敬祖父一輩,陳家建起家塾,既教自家子弟,也收附近窮人家的孩子。及至陳廷敬的父輩,其父陳昌期經營著家族的產業,伯父陳昌言則考中進士,出任過知縣、御史。
陳廷敬自幼博覽群書,7歲那年,已開始讀理學家薛瑄的著作。9歲時,陳廷敬的塾師因為陳廷敬『大異人,非我所能教也』而辭職。14歲那年,陳廷敬娶了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光的孫女為妻。同年,他和父親一起參加院試,陳廷敬名列第一,成為秀才,比父親的成績還好,這令父親既慚愧又欣喜。6年後,陳廷敬在省城太原考中舉人。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剛剛中舉的陳廷敬就趕上朝廷舉行會試。科舉史上,參加會試幾十年依然落榜的多如牛毛,但陳廷敬第一次會試就中了進士,從此踏入仕途。當時,陳廷敬的名字還是『陳敬』,由於與別人同名,朝廷就給他加上『廷』字,改名陳廷敬。
由於在會試中名次不算太高,陳廷敬被選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繼續學習,相當於現在常說的儲備幹部。順治去世,康熙即位,陳廷敬擔任了康熙的經筵講官,有機會為康熙講書。康熙深愛陳廷敬的見識才學,同時對他低調奉公的作風大加賞識。後來,陳廷敬一路高升,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戶、吏、刑四部尚書,最終擔任文淵閣大學士。自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後,幫助皇帝處理政事的大學士成為文官最高職位,相當於宰相。
『陳廷敬生於明末、長於清初,山西當時是受程朱理學影響很大的地區,這必然影響到他。當時,理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理論上趨於完善,很多理學家開始強調躬行理學思想,陳廷敬就是如此。理學強調的個人道德,具體到官場之中就是自身為官要清廉,對待貪官要敢於鬥爭。』山西省陳廷敬研究會副會長、曾長期在晉城地方志辦公室工作的研究員馬甫平對記者說。
[img]http://i1.sinaimg.cn/history/2014/1218/U11647P1488DT20141218100918.jpg[/img]
2014年11月24日,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的陳廷敬故居。
[b]從御史台到巡視制度[/b]
縱觀陳廷敬的仕途,他主管吏治的時間很長,兩次擔任吏部尚書,也在主管監察、彈劾及建議的都察院做過兩次一把手——左都御史。中國早期的監察機構御史台始於東漢,長官稱御史大夫。到了明清,改革為都察院制度。都察院會選出合適的御史,由皇帝欽點並代其監察地方及各部門。一旦有官員貪污違法,御史有權直接向皇帝上奏彈劾。陳廷敬總領全國監察事務,監督各省主政官員是他工作的重點。
《大清相國》中兩次寫到了陳廷敬前往外省巡視,與當地問題官員鬥智鬥勇。
第一次是山東巡撫上奏,山東全省豐收,百姓自願捐糧。康熙很高興,但陳廷敬覺得這事很蹊蹺:『地分南北,各地收成肯定有別,全省百姓自願捐糧恐怕不可信。』康熙被他說得很不痛快,乾脆派他到山東調查實際情況。一入山東境內,陳廷敬就遇到一批官差假冒『百姓』為山東巡撫歌功頌德。陳廷敬故作相信,暗中調查,幾次遇險,最終發現山東巡撫瞞報災荒,甚至扣押不願配合做假的地方官員。後來山東巡撫不得不向朝廷請罪。
第二次是巡視雲南。當時雲南巡撫王繼文因為有功,即將升任雲貴總督。恰好陳廷敬調任戶部尚書,察覺到雲南的庫銀有問題,於是再次巡視。原來,平定吳三桂叛亂後,王繼文向朝廷瞞報了大批餉銀,造成了庫銀的虧空。為了應付陳廷敬,王繼文向富商借銀子假冒庫銀,同時他的手下還有嚴重貪污問題。陳廷敬明察暗訪,使得王繼文認罪。
小說裡的兩個故事,一虛一實。歷史上,雲南巡撫王繼文確實是由陳廷敬扳倒的。1685年,時任左都御史的陳廷敬連續向康熙上了三道奏折。在第三道奏折中,陳廷敬將矛頭直指雲南巡撫王繼文,彈劾他趁平定三藩之際『虧損國課幾至百萬之多』,並且『侵沒餉銀已九十萬餘兩』,請康熙下令徹查。巡撫是一省之內的軍事、民政最高長官,權限很大。陳廷敬彈劾王繼文在當時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個人要承受很大壓力。好在陳廷敬實名舉報的證據充分,王繼文很快被罷官,一時間官場『風紀整肅,大小吏莫不動神惶恐』。
陳廷敬在名為《請嚴督撫之責成疏》的奏折中,提出吏治的關鍵是加強對地方總督、巡撫等高官的監督和問責。『上官廉,則吏自不敢為貪;上官不廉,則吏雖欲為廉而不可得』。當時的都察院,還會在必要的時候專門派出御史進駐其他政府部門,或巡視地方各省,查處貪腐官員。這與現今的中央巡視制度有相似之處。
2002年11月,『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寫入黨的十六大報告。2003年8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成立。此後,中央巡視組一般在5年之內,也就是一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對31個省區市的巡視。
2012年,王岐山擔任中紀委書記後,巡視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巡視組開始試行3 個『不固定』:一是巡視組長不固定,中紀委建立了自己的巡視組長庫,組長不再是『鐵帽子』,而是一次一授權。大陸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這一變化讓想打『人情牌』的被巡視單位『很難提前做準備』。二是巡視的地區和單位不固定,巡視組『下沉一級』,到領導幹部曾經擔任過『一把手』的地方了解情況,還要協調銀行、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抽查領導幹部報告個人事項的情況。三是巡視組與巡視對象的關係不固定。知情人士透露,王岐山告誡巡視組要創新巡視方式,既要『明察』,也要『暗訪』。巡視制度的改革直接加強了整肅腐敗的力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中紀委已經完成對31個省區市的常規巡視,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湖北省原副省長陳柏槐等眾多省部級幹部就是因在巡視中被發現問題而落馬的。
2014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創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專項巡視』。在『專項巡視』提出兩個月後,巡視組就對科技部、復旦大學、中糧集團3個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2014年7月,在針對一汽集團的專項巡視中,查處了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腐敗案、一汽大眾原副總經理李武腐敗案等。2014年11月18日,王岐山在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指出,專項巡視要害在『專』,可以圍繞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下屬單位、一個工程專案、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巡視。王躍文說,按照《大清相國》的描寫,陳廷敬查處山東、雲南軍政長官,均可視作某種『專項巡視』。目前,中央巡視組正在對文化部、中石化等13個單位展開2015年的第三輪巡視,巡視方式全部為專項巡視。
欲打『大老虎』,先除其黨羽
陳廷敬還參與過一次打『大老虎』的行動。康熙一朝雖然名臣眾多,但大臣之間派系林立,黨爭嚴重。其中,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和武英殿大學士明珠之間的鬥爭尤為激烈,兩人形成了各自的利益網路,相互傾軋,瘋狂貪腐。迫於兩人的權勢,官場上下敢怒不敢言。後來,直隸巡撫於成龍向康熙密奏說,天下的官位都已經被明珠賣完了。康熙問身邊的大臣,為什麼沒有人參劾明珠,得到的答覆是:『沒有誰不怕死?』
當時,陳廷敬尚未晉升文淵閣大學士銜,官位不及二人,一直獨善其身,沒有加入任何一方。馬甫平說:『史料上沒有記載陳廷敬是否參與了扳倒明珠的行動,但透過他的言行可以揣摩他在其中的態度。陳廷敬在明珠倒台之前給康熙講書時,有一次講《君子小人章》,提到君子光明磊落,從不偽裝,而小人善於掩飾,滴水不漏,一旦得寵,容易成為不倒翁。按當時的形勢,他的話有可能暗指明珠。』1688年,在康熙的暗中支持下,有人彈劾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明珠遭到罷黜。
王躍文在《大清相國》中把這一段歷史演繹得很細膩。陳廷敬感到了康熙對明珠的不滿,在一次講書時,當著王公大臣的面向康熙講起《君子小人章》。講書結束後,康熙單獨留下陳廷敬,對他說:『你講君子和小人,一定有所用心。不妨說說,你心中的小人是誰?』陳廷敬顧左右而言他,但提到明珠時,故意以大臣們私下稱呼的『明相國』代指。康熙聽完大怒,表示清朝從來沒有相國一職。看到時機成熟,陳廷敬提出明珠攬權太重,包括王繼文在內眾多官員的貪腐都和明珠的包庇有關。他列出了明珠私自修改奏折、賣官鬻爵等多項罪狀。在彈劾明珠的奏折中,陳廷敬列出了從明珠手裡買官的有哪些人,提出一並罷免這些人,以減輕查辦明珠可能遇到的阻力。康熙同意了他的辦法,將明珠的心腹、戚友、黨羽一並剪除,一代權臣明珠也應聲倒下。這正應了王躍文總結的陳廷敬辦事能『等』的特點:做好準備,等待時機成熟。
這一故事對當代『打虎』也頗有藉鑒意義。2014年7月2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中央決定,由中紀委對其立案審查。周永康原為中央最高決策層的核心成員,在大陸政壇有很大的影響力,也有遍布大陸全國的利益網路,再加上多年以來流傳『刑不上常委』『退休即安全』的說法,調查周永康案的難度可想而知。據媒體報導,在辦理周永康案的過程中,王岐山帶領中紀委自下而上、自外而內地進行了『五大戰役』:查處李春城、郭永祥等『川軍』嫡系;查處以蔣潔敏、王永春為代表的『石油幫』;查處李東生等公安系統官員;查處以冀文林、李華林為代表的『秘書幫』;查處周永康多名涉案親屬。最終,當中紀委收網時,周永康被立案審查,『刑不上常委』的傳說也徹底被打破。
[img]http://i1.sinaimg.cn/history/2014/1218/U11647P1488DT20141218100950.jpg[/img]
自律方能長久
中國古語有雲,打鐵還需自身硬,陳廷敬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治理腐敗的同時,乾淨到有道德潔癖的程度,所以在反腐方面才大有作為。』王躍文告訴記者。
1684年,康熙交給時任吏部侍郎的陳廷敬一項臨時任務——管理鑄錢。平定三藩之後,清朝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銅錢需求大增,銅錢短缺,以致銅貴銀賤,有的官員就勾結奸商毀錢鑄銅,牟取暴利。陳廷敬一上任就提出了減輕銅錢重量,使毀錢鑄銅無利可圖的辦法,從根本上遏制了這一現象。同時,針對官員鑄幣過程中的貪腐,陳廷敬也親自整頓。
《大清相國》中寫道,前任主管鑄幣的官員科爾昆在任期間貪污嚴重,導致庫存銅料虧空。科爾昆還拉上自己的前任、已升為戶部尚書的薩穆哈干擾陳廷敬的調查。陳廷敬不畏強權,吃住在鑄幣工廠,最終查出了科爾昆的貪污案,並迫使薩穆哈提前退休。
陳廷敬在監督鑄錢時,有人從廢銅堆裡發現了一枚秦代銅錢,下屬說古錢是吉祥物件,就請陳廷敬戴在腰間。後來,有人送來新鑄的一批樣錢請陳廷敬過目,一枚銅錢落在陳廷敬這裡。起初陳廷敬並沒在意,過了不久,他想起接受管理鑄錢任務時,發誓一文不拿,再想到自己私留了兩枚銅錢,自感慚愧。後來,他把兩枚銅錢還了回去。
陳廷敬也曾捲入官場漩渦中。1688年,御史陳紫芝參奏,湖廣巡撫張汧(音同千) 『居官貪劣,應敕部嚴處』。此人正是陳廷敬的親家。雖然種種證據表明,陳廷敬和張汧的腐敗沒有任何牽連,但張汧卻在供詞中提出,是陳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學三人『督促』他力爭湖廣巡撫的職位。三人都是康熙的重臣,均受到牽連,面臨調崗撤職的風險。和高、徐二人深感委屈不同,陳廷敬得知後,主動請辭,不再擔任吏部尚書。更難得的是,陳廷敬請辭之後,低調謹慎,潛心治學。而高、徐二人離職後,仍干預朝政,再次遭到參劾,最終被迫離開京城。當徐乾學被令『休至回籍』時,陳廷敬卻被康熙起用,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滿朝上下毫無非議。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1712年,74歲的陳廷敬病逝在大學士任上。王躍文的一番話概括了陳廷敬之於當世的意義:『我固然知道,現代社會靠的是制度和法律,陳廷敬在反腐治貪中也有自己的時代局限性。但陳廷敬身上清正廉潔、勤勉為政的品質是哪個時代都需要的。』